莫愁鸭传奇

《莫愁鸭传奇》

第14章 秦淮河畔(上)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hou庭花。”随着晚唐大诗人杜牧的这首《泊秦淮》吟行于世,南京秦淮河之名遂始盛于天下!

秦淮河,古名龙藏浦,汉称淮水,至唐改称秦淮。其上游为源出宝华山的句容河与源出东庐山的溧水河的两条支流,在江宁区汇合,自西向东,流经南京主城区后汇入长江,全长110公里。而人们常说的“十里秦淮”是指流经夫子庙的那一段东西长约十里的秦淮河风光带。

……

又是一个周末,愁愁再次来到秦淮河畔,计划做一期d音有关秦淮历史文化的内容。若要阐释秦淮历史文化,“乌衣巷”是绕不过去的打卡地之一。

乌衣巷位于夫子庙广场西南,过文德桥向前数十米,一条幽静狭长的小巷便是那“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的千年名巷。三国时期,是东吴戍守石头城的部队兵营所在地,当时的军士都身着黑色制服,故称此地为乌衣营。到了东晋初年,已改称乌衣巷的原乌衣营地区,迎来了它的新主人—一东晋开国宰相王导,后来这一带便成为王导、谢安等豪门大族的高档别墅聚居区。

一条河及与之毗临的一条巷,似是六朝文化的历史之源。所谓六朝,是指称中国历史上自三国至隋朝之间均定都于南京的南方六个朝代: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四国。南京别称六朝古都便是因此而来。

身为山东琅琊王氏望族儒士,王导以其远见卓识,力助皇族司马睿转战江南,于西晋灭亡之际在南京站稳脚跟,并顺利建立了东晋政权。他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权势显赫,朝野上下都为之追随,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可见其功勋之卓著,威震于天下。

王导具有非凡的治国理政才能,他为东晋打下了半壁江山;谢安,则是为东晋保住了这半壁江山!由此致司马氏家国天下继续在南方维系长达103年之久,同时也开创了南京历史上最长命的一个王朝的记录。

谢安比王导小44岁,一位出身河南陈郡谢氏世家的风流儒士,其父谢裒,官至太常。谢安雄才大略,是继王导之后,又一东晋名相。在淝水之战中,谢安任东晋一方总指挥,坐镇京师,运筹帷幄,决策千里。谢家子弟前线奋勇杀敌,所向披靡。最终以弱胜强,以八万之兵打败了号称百万大军的前秦部队,为东晋赢得了之后几十年的和平与安宁。我们常用的成语“东山再起”,就是出自谢安的传奇人生履历。

王导和谢安,被并称为东晋“政坛双星”,王导公忠,谢安高洁。同样作为一代名相,王、谢的政绩足以令后人长久追怀。而更令人称奇的是,王

(本章未完,请翻页)

、谢两大家族人才辈出:自东晋到南朝四国,期间任五品以上高级官员的,王氏家族包括王导和大将军王敦在内一共有171人,其中一品大员就有15人之多;谢氏家族包括谢安和大将军谢石、谢玄在内一共也有70多人!有晋一代,王、谢两族,世代簪缨,朝廷上下倚之为国之柱石。真可谓“山阴dao上桂花初,王谢风流荡晋书”。

王导和谢安,不但政治成就一样卓著,同样二人也是多才多艺。

王导,善书法,以行草最佳。他学习钟繇、卫瓘之法,而能自成一格,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有草书《省示帖》、《改朔帖》传世。王导是王羲之的叔父,对少年时期王羲之多有指点,固王羲之的书法对其也有所秉承。

谢安,善行书,通音律。谢安曾向王羲之学习过行书,其书法也非常出色,后世米芾曾称赞谢安的书法“山林妙寄,岩廊英举,不繇不羲,自发淡古”。

“王家的书法”、“谢家的诗歌”,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绝代双璧。

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美称。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父子二人的书法成就可谓登峰造极。

提到王羲之,除了书法之外,成语“东床快婿”的主角,也是他的本色出演。

话说王羲之16岁那年,适逢太尉郗鉴为自己的宝贝女儿择婿。其女年方二八,面容姣好、楚楚动人,且文采亦佳。太尉郗鉴与宰相王导同朝为官,又是一对高级好基友,当然听说他们王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有才有貌。

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欲到王家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导。王导说:“那感情好啊,我们王家子弟众多,任由你去挑选!我保证,只要是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

有了宰相的口头保证,郗鉴很快就派遣心腹大管家打前哨,携带重礼前去王府择婿。王府众子弟一听说郗太尉派人来选女婿,个个都十分兴奋,个个都精心打扮,一番准备之后,挨个出来亮相拜见“面试官”。寻来觅去,大家发现王府的适婚候选人少了一位!于是,王府大管家便带领着郗府大管家等人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找人。一进书房,众人就撇见靠东墙的床上,袒腹仰卧着一位年轻小伙子,正聚精会神地在看书,仿佛对今天郗太尉择婿一事无动于衷。

不管怎样,择婿面试完毕,见到了所有应该见到的人。于是,郗府大管家打道回府复命,一见郗太尉便说:“王府的年轻公子有二十余人,听说我们郗府去择婿,都争先恐后出来毛遂自荐,唯有东边床上有一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听罢,一拍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大腿高声说道:“我要选的女婿,就是这样的人!走,走,快领我去王府看看。”

郗鉴急急来到王府,见到了那位袒腹的公子。郗太尉见此人器宇轩昂、才貌俱佳,当即向王府下了聘礼,择为快婿。这位幸运的年轻人就是王羲之!“东床快婿”一说由此诞生。

说完王家,下面再介绍一下谢家。

谢灵运是谢安的堂重孙,他是中国山水诗派的鼻祖,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驴友。他与同样是谢氏后裔的大诗人谢惠连、谢朓,在文学史上并称“三谢”。谢灵运为后人留下了许许多多佳作名句,写春天“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写秋色“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写冬景“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等等。

谢朓,是谢安的堂曾孙,也是中国著名山水诗人。谢朓在他流传至今的名作《入朝曲》中,是这样描写南京的:“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南朝梁武帝曾说:“不读谢朓诗,三日觉口臭。”

……

王、谢的人生,应是当时文人心目中的理想典范:既能在乱世中成就一番功业,又能保持自由的真我性情;既能在艰险中匡扶社稷,又不失坦荡的君子之风。在东晋的金陵那道特殊的风景线中,他们站在秦淮河畔,把酒临风、指点江山,他们把自己站成了一组永不褪色的闪亮雕塑。

如今的乌衣巷内,建有王导谢安纪念馆,它的主体由来燕堂、听筝堂和鉴晋楼等建筑组成,是一座展示六朝文化艺术及王、谢两大家族家世的专题性陈列馆。

馆内楼堂外墙之上镶嵌有《竹林七贤及荣启期图》(七贤之一的王戎也是来自琅琊王氏)、《对狮图》、《行乐图》等六朝砖印壁画仿品,庭中建有仿兰亭的小品式“曲水流觞”之流杯渠。东院内的“来燕堂”堂匾系书法家沙曼翁书写,以隶体杂汉简,颇有六朝时期“显贵大宅”的风范。在东院与西院之间为著名的“听筝堂”,这是当年东晋孝武帝驾临谢氏宅院,听谢安弹奏古筝之地。西院正堂为六朝史展厅,其内的展览图片反映着六朝时期的政治、军事、科学、医技、艺术等方方面面诸多内容,仔细观览,犹如在欣赏一幅长长的六朝历史画卷。

而巷内西北角的那一口“乌衣井”,依然是旧时模样!它一直在静静地映照着千年以来的小巷光影,无论是繁华还是落寞,是风吹雨打还是日升月落,一如往昔。

愁愁做的这一期有关乌衣巷的内容,大概就是这些。接下来要去的应该是桃叶渡等地了!

(本章完)

.

阅读莫愁鸭传奇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minixiaoshuow.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