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的未来

《追忆似水的未来》

第14章 尚未遗落的未来对话4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第14章 尚未遗落的未来对话(4)

答:科幻文学是人类思想的先锋和生活方式的试验『性』文学作品,而网络正是我们生活变化最迅速的一个侧面。《中国电脑教育报》的科幻栏目的开辟,使人感到,这个报纸已经脱离了一个面对当前的死板状态,开始了面对未来的伟大探索。我希望这个栏目不但能团结当前国内的所有作家,让他们参与到写作中来。还能在读者和网络爱好者中发展出大量的科幻文学作者。科幻文学的领域只有人才辈出,才能保证她不会落后于伟大的时代。

问:未来电脑和网络发展的情况?

答:作家的所有思想都写在他们的作品里。希望大家选择读我的书。在那里,你将进入一个奇妙的、不可思议的壮丽世界。

4?《绿叶》杂志对话作家蒋鲲

问:我们觉得中华民族自来乐观,少涅瓦河畔的猫头鹰,更少有《日本沉没》、《后天》、《2012》、《云武士》之类描写灾难或者灾难之后的作品,仅就科幻作品而言,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出现呢?

答:其实我们有很多人写这一题材的作品,只是没有渠道发表,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导致最终无法面世。实际上这样的约束与限制是很不对的,我不懂为什么,这其实就等于让人对各种灾难没有防备。《九州幻想》的尝试是做了一个城市系列,请各个城市的科幻作家来写,假如这座城市出现灾难,情况会怎么样。这一套作品出了一些,但是更多的是写了就不准发表。具体的原因我也不知道。但我认为,这样的作品发表了恰好是不会像某些人担忧的那样,引发恐慌。今天谁会因为看了这些而去从事破坏活动呢?相反,灾难题材的作品,让人们在城市灾难防范上的问题暴『露』出来,看到不足之处,及时地亡羊补牢,防患于未然。

问:其实深究起来,近年来我们身边危机与灾难不断,“**”、禽流感、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甚至之前上映的《唐山大地震》,都让国人经历了一次自然灾害和生态危机的洗礼,但是似乎暴『露』出来我们还没有成熟与合理的应对措施,甚至出现了类似“纵做鬼,也幸福;看奥运,共欢呼”的所谓“灾难美学”,可见过分夸大其危害和刻意的掩盖都无足效仿,那么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应对生态危机呢?

答:先说好的方面,中国通过这几次灾难,确实在抗灾减灾上面有了长足的进展。过去我们没有预案,比如说我是做心理学的,举个简单的例子,过去对灾后心理重建根本就不会,但是经过汶川地震之后中国基本上就知道了,而且去试验过,就有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在这个基础上就逐渐发展起来了,这是该肯定的。

第二就是比起真正可能出现的灾难来,我们遇到的是极少数,还有更多的可能发生。对于这些,你有没有充足的应对与准备,至少需要两件事要去做:一是组织的完善『性』,应对灾难(的准备)越完善,预先想到的越多,灾难就越少。比如防火通道的问题,建筑外的门都锁着,要是遇见火灾怎么办?这种情况那就不完善,该逃生的渠道都没有打开,这是第一点,强调组织的完善『性』;第二点就是没有预测的情况下,我们的应对情况取决于迅速反应能力与学习能力。能不能建设快速学习式的组织文化,这一点相当重要。当然,如果太相信自己的应对文化,就会放弃组织完善『性』,说我们团队最会应对危机,那不行,该做的准备要事先做;如果是做得太完善,不用注重应对,那也不行。两者相辅相成,过分偏重哪一方都不成。

我前面举的例子,咱们以前对心理干预根本就不懂,唐山地震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工作,汶川地震之后,大家觉得应该心理干预,就涌去了许多人,有的人做的可能还适得其反。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学费我们是交了,并逐渐『摸』索出一些成果,这些成果会在将来逐渐形成一种我们国家自己的灾难心理重建经验。这个事,要是没有实践经验,过去就凭着看点外国书,看别人讲点经验,确实是懂得少、差得远。虽然也有人未雨绸缪,写了一些相关的书。但是现在看国外的理论,跟亲身去汶川待一年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去过的人再回头看这些理论书籍,就知道哪些有用,哪些是没用的,哪些内容根本没展开,哪些对中国人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经历—学习—建设”过程。

问:推而广之,中华文化中似乎也多正面的乐观成分,而少对危机的预测和总结,尤其是近年来气候政治、绿『色』外交风行,中国似乎一直都是在被动地改变自己、适应环境,那么为什么我们没有构想过类似“和谐世界”的生态危机理念去主导呢?您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

答:这个事情比较复杂,环境政治这个问题不是完全客观的问题,很大一部分也和各国资源的抢占与发展,怎么能够在未来为各自的民族谋福利相关,所以它既是个全球问题,又是个地区问题,同时又是个民族国家问题,我们应该全面地看。

总体上看,现状是中国环境教育严重不足,至于是否该做全球变暖的相关教育倒是另一回事。因为全球变暖还有争议,而且有人认为变暖趋势已经停止。但是中国对环境的破坏不只是二氧化碳问题,水污染、空气污染等等导致疾病泛滥,确实不单是环境教育不足,还涉及对环境的关怀不足,非得要求gdp增长,不考虑环境的承载量——水都是黄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做得不够。我们一位田老师谈到去农村做调查,当地的村民不让进村,不让进户,家里不接待,做了几年没办法,只能拉了几个搞医学的学生一块儿去,对村民说我们来给你们检查癌症,这才有机会进去,结果一查,癌症发病率非常高。这时知道,经济发展是挺好的,乡镇企业也不错,但是人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都是血淋淋的现实。

我们说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却并没有实现。政策到了基层又是另一番样子,又说指标考核,又要改善民生。如果把对环境与资源的损害折算进去,我们的gdp恐怕实际上是负的。并不单纯以gdp增长为考核标准,科学发展观本来就是这个想法,却没有得到落实。再加上遭遇金融危机,保增长迅速转变为第一要务,需要卖更多的汽车与工业产品,污染又持续增加,绿『色』发展又成了泡影。

要改变环境教育不够的现状,我们要从大的方面入手,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了国家与民族的发展,这是第一位。只要政策合适了,从『政府』管理到学校课程设置,就都好办了。还有公平的问题,公平不解决,有的人(占有)就是多,有的人(占有)就是少,大家会问,凭什么别人能买车我买不了。公平与环境教育也是相关的,老去教育大家宣传企业家英雄,而没有讲绿『色』英雄。再比如,你看那些大导演没破坏过环境的怕也不多,太多的人没有注意这些,拍一个片子就破坏一个地儿,这样是不对的。好在一些人现在注意到了要保护环境了,据说有一年还给破坏环境又参与环保运动的导演发了个奖。我觉得,这种转变是值得倡导的。

问:那么,您觉得科幻文学与环境教育有多大联系呢?

答:环境问题是科幻文学最重要的母题之一。西方(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频繁成为科幻文学的主题。在中国,70、80年代后相关作品不少,比较早的环境预警也有。国内比较着名的作品,有韩松的《红『色』海洋》,这部小说讲未来地球完全被污染了,人类只有到海里面去,海也被污染变成了红『色』,人类只有互相残杀,才能够维持生存。这个小说很长,其结尾是希望能回到明朝,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因为那时候水是清的,天是蓝的。这是很好的环保教育题材。70、80年代冷兆和先生写了一篇《烟岛》,讲抽烟污染太严重,国家把烟民集中到一个岛上,烟岛上污染很严重。这些都是很早期的预警型的作品。韩松最近还写了本《地铁》,虽然该书没有专门写环境,但是描绘了高速发展给人带来的完全不可控的变化,地铁开得太快了之后,世界变成了一片废墟。当然还有很多没被发表的(作品)就更厉害了。

我觉得这类科幻作品应该是环境教育的最佳载体,在政策层面上也会得到更多的回应。因为科幻是想象的故事,『政府』不用怕。我们的灾难题材科幻作品,就好像是在向人们喊“狼来了”,更像是一列还没到悬崖边就提醒你注意别往悬崖开的车。

其实西方重视环境也是从一部幻想『性』的作品——《寂静的春天》——开始的,只不过《寂静的春天》不是小说,而是科幻杂文、科普散文。钱学森就曾经说过,我们的科幻作品就应该写成这样。.巴拉德的毁灭三部曲直接将气候变化、海洋问题等当做重要的主题进行讨论,而诺贝尔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玛拉和丹恩历险记》撰写的是遥远的未来,那时环境已经变得荒芜,人类还要继续在那样的时代生存。所有这些,都是科幻作品追求预警和全球共同应对灾难的重要读物。

5?大连80中对话校长丛滨

汶川大地震之后,生命教育便不可回避地敲响了我们课程改革的门。80中在很早之前就已经策划开设生命教育的课程,还希望用这个课程统领学校的整体工作,我觉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非常值得钦佩。

我个人认为,生命教育应该有四个不同的内容。这四个内容由下到上、由内到外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第一层是个体层次,从我开始。从人的生死、本能、健康、伤害、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等方面来讲。这是个体生命的认识和保护方面的知识、态度与能力课程。第二个层次是群体层次,从他人开始直到民族/国家。要讲社会『性』的存在、我-他关系、爱情和友谊、社群关系、种族、直到地球上所有的人类。这一层次的教学也应该从知识、态度、能力三方面介入。第三层是生物圈。要讲我们生存的世界、进化的历史、生态的构造、环境的保护等等。这是讲自然生存的问题。是大的环境问题。最后一个层次则是整个大自然的层次。这是宇宙的层次。要讲时空的本『性』、真善美、生活的意义、信仰从何而来等等。这是最高层次,主要解决信仰问题,解决人类生活在世界上讲如何安定自己的问题。

这样四个层次的内容,就构成了生命教育的大部分内容。但是,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来讲,每个年级讲些什么,需要大家共同讨论,从中筛选。我感到每个年龄上,每个层次都应该涉及,但深度和内容应该有差异。在讲授的方式上,应该触觉、听觉、视觉、体验、经历、回忆综合起来,对知识、能力、信仰等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

在目前的阶段,应该从传统教学、课程上多反思。如何使传统的东西与生命教育统一起来,一体化。此外,还要将校园中的各种管理行为也统一到生命教育的基本价值理念中来。要做文化塑造,要全员参与。

推进一种生命教育的课程和文化,需要打破许多禁区。需要创新。在改变自己的同时也改变学生。这两天我已经在这个学校参加了一些课程,看到了各位老师的教学努力。我觉得你们将要做的这个生命教育课题,与我们的时代相互吻合,与中国当前的情况相互吻合、与科学发展观的主导思想相互吻合、与大地震后的反思相互吻合。

在这个学校的观察中,我认为,这所学校与一个真正的优秀学校还有差距。领导还应该更加关心教师和职工,教职工也还应该寻找更加有效的方式优化自己的教育和教学。但是,80中已经有一个非常扎实的基础,希望能循序渐进地推进我们的试验。

目前,在内地、在台湾地区、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生命教育已经非常繁荣。我们要奋起直追。要在这个有利于学生、有利于社会的方向上找到我们未来发展的新起点。

阅读追忆似水的未来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minixiaoshuow.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