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关东与三辅各地叛乱蜂起,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百姓深陷于无尽的苦难之中。
然大汉朝廷仿若沉睡的雄狮一朝觉醒,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在短短两年的光阴里,将这一场场叛乱全部平定。
大汉的铁骑纵横驰骋于广袤大地,战旗在风中烈烈作响,喊杀之声响彻云霄,每一场战役都惊心动魄,每一次胜利都彰显着朝廷的威严与决心。
如此强大的威势,累积起来,仿若强烈的闪电划破黑暗的夜空,让各地心怀不轨的宵小之徒瑟瑟发抖。
那些妄图在乱世中浑水摸鱼的贼寇们,纷纷收起了自己的恶行,不敢再肆意妄为。
曾经在各地流窜作案、烧杀抢掠的贼寇们,仿佛一夜之间人间蒸发,不见了踪影。
实则,许多所谓的贼寇,不过是地方豪强为了自身利益而暗中操控的棋子。
他们利用这些贼寇来扰乱社会秩序,趁机兼并土地、掠夺财富,以满足自己无尽的贪欲。
值此之时,天子刘辩心怀天下苍生,展现出了非凡的睿智与仁慈。
大赦天下,让无数因战乱而获罪或被迫卷入其中的人们重获新生,给了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同时,刘辩下达了与民休养生息的国策,犹如一场及时雨,滋润着干涸的大地。
同时,大胆地将盐铁矿产放开私营并推广至全国,这一举措看似冒险,实则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一种巧妙平衡与妥协。
地方豪强们在这一政策中看到了利益的曙光,而朝廷也借此稳定了局势,于是,大汉的天下仿佛在刹那间云开雾散,海晏河清的盛景初现端倪。
当然,这些豪强大族们,自然不知道盐铁的收益,后期会在各种商业蓬勃发展中变得微不足道。
刘辩并未满足于此,他深知欲使大汉长治久安,繁荣昌盛,需多管齐下,全方位地推动国家的发展。
于是,一场大规模的修路修桥的大基建工程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展开。
无数的劳工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他们扛着工具,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山川河流之间挥洒着辛勤的汗水。
铁锤敲击石块的叮当声、劳工们齐声喊号子的声音,交织成一曲雄浑的乐章。
宽阔平坦的官道逐渐在他们的脚下延伸,坚固耐用的桥梁横跨在奔腾的江河之上,这些交通要道如同大汉的血脉,让各地的物资交流、人员往来变得更加便捷高效,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商业流通方面,刘辩亦是不遗余力。
朝廷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商人经商贸易。
各地的集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热闹非凡。
来自不同地区的商人们带着本地的特色商品,沿着新建的道路穿梭往来。
精美的丝绸、醇香的美酒、精致的手工艺品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金银财货在商业的浪潮中不断流转,为国家的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教育与文化的发展同样被刘辩视为重中之重。
一座座庠序学府在各地拔地而起,那高大的建筑、宽敞的庭院,成为了学子们求知的殿堂。
学识渊博的夫子们在学堂中讲学授业,他们诵读经典的声音抑扬顿挫,富有韵律。
学子们身着青衫,正襟危坐,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夫子的教诲,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
圣人之道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个学子的心田,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有道德、有文化、有抱负的人才,为大汉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根基。
与此同时,刘辩对于违法犯罪现象绝不姑息迁就。
他下令制定了严厉的律法,执法官员们如同守护正义的卫士,严格地执行着这些律法。
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只要触犯了律法,都将受到公正的审判与惩处。
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在各地的城镇乡村,都能看到巡逻的士兵和衙役,他们目光如炬,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让违法犯罪分子无处遁形。
在这一系列的举措之下,大汉王朝逐渐走上了一条复兴之路。
百姓们安居乐业,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国家的经济繁荣昌盛,文化教育蓬勃发展;社会秩序井然,治安良好。
当然,这一切的推行,其实主要也就是交给司徒卢植和尚书台。
刘辩更重要的事情,还是放到了政体的改革上,所谓的三院六部也就慢慢拿到了明面上。
鉴于凄惨的后世教训,刘辩满怀壮志,决心对大汉政体进行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
这一变革对于国家乃至华夏大地长治久安的重要性。
刘辩觉得之前安排依旧妥当,且有德高望重且学识渊博的卢植来暗中配合自己。
毕竟卢植在朝堂之上极具威望,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影响力,全力为刘辩的改革举措摇旗呐喊、出谋划策。
本以为有如此助力,改革之路虽会有坎坷,但也应能稳步推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然而,现实却给了刘辩重重一击,改革所遭遇的阻力超乎想象地强大。
司法与立法的独立,这一在后世看来极为合理且必要的理念,在此时却触动了太多人的既得利益,尤其是那些身处高位、手握重权之人。
地方上的县令、郡守们,他们长期在自己的辖区内独揽大权,习惯了一手遮天的治理模式,司法与立法一旦独立,他们的权力将会被极大地削弱,再也无法肆意妄为地操控地方事务。
而朝廷中央,亦是反对之声此起彼伏。
在这个 “刑不上士大夫” 的时代观念根深蒂固的环境里,官员们早已习惯了一种相对宽松的自我约束,但对别人严厉控制的模式。
虽然贪腐霸权的风险看似存在,犯罪成本看似颇高,但实际上却有着诸多潜规则和漏洞。
很多时候,官员们是否被惩处并非取决于其罪行本身,而是取决于背后的势力。
倘若后台稳固,即便贪腐霸权行径昭然若揭,也能安然无恙;
反之,一旦后台崩塌,哪怕自身清正廉洁,也可能被牵连其中,无辜遭殃。
这就如同一场残酷而荒谬的官场游戏,官员们的命运更多地被后台势力所左右,而非公正的律法。
再者,即便有官员因贪腐霸权被抓,在众人眼中,这也不过是一种象征性的 “献祭”。
皇帝和广大庶民被视为那威严而又懵懂的 “河神”,当民怨沸腾,官场的贪腐之风引起公愤时,朝廷便会挑出一个倒霉的官员来惩处,以平息众怒,就像向河神献祭一般,只是为了给百姓一个交代,而并非真正想要彻底整治贪腐。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官员依旧能够在无人有效监管的环境里,继续过着恣意逍遥、纸醉金迷的生活。
刘辩为了推进改革,展现出了极大的诚意与妥协精神,他毅然决定将内朝的权力拿出,与外朝进行合并,试图以此来平衡各方利益,换取世家豪族和官员们的支持。
然而,他的这一让步并未得到预期的效果。
广大的世家豪族们,他们的贪欲犹如无底深渊,根本无法被满足。
他们贪恋手中的权力,害怕任何可能削弱其家族势力的变革。
这些世家豪族们心怀不满,自然不会善罢甘休。
他们迅速指使自己在各地和朝廷中的代言人 —— 那些官员们,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运动。
太学生们被他们利用,在京城的大街小巷游行请愿,高呼着各种反对改革的口号,他们年轻气盛,却被人误导,成为了这场权力博弈中的棋子;
议郎们在朝堂之上,不顾礼仪,言辞激烈地狂喷刘辩的改革方案,试图以舆论压力迫使刘辩放弃;
尚书们则纷纷上书,引经据典,列举各种所谓的 “弊端”,试图从理论层面否定改革的必要性。
整个朝廷上下,一时间被反对的声浪所淹没,刘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
当这股反对的浪潮汹涌袭来,刘辩神色冷峻,目光坚定如磐石,心中毫无退缩之意。
他深知此刻若有丝毫动摇,之前的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大汉的未来也将再次陷入无尽的黑暗与混乱之中,只不过是早几年还是晚几年的事情。
除非等到列强工业革命之后,撬开这片大陆的愚昧大门。
我都穿越过来了,为什么不能引领世界呢!
这种情况下,一己之力对抗全天下,自然是不明智的。
于是,他果断地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掌握兵权的部曲将领们,决定与他们深入探讨这一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
刘辩召集众将至一处宽敞的殿堂之中,自己端坐在高位之上,身姿挺拔,气场威严。
他目光缓缓扫过众人,开始了耐心而又极具策略性的谆谆诱导。
“诸位将军,且细思当下之局势。
地方官在其治理之地,权柄过重,犹如一方诸侯,这于我等而言,实则毫无益处啊。”
说罢,他微微停顿,观察着将领们的神色,只见他们大多一脸疑惑,似懂非懂。
刘辩轻轻叹了口气,继续说道:“诸位皆为英勇善战之士,于领兵打仗之术自是精通无比,可这治理地方、核算赋税等事务,却非诸位所长。
地方治理,需仰仗那些饱读诗书、富有谋略之文人。
就如那鲍鸿之事,诸位想必也有所耳闻。
鲍鸿妄图贪污军饷,因其不通文墨,不懂权谋之术,只能采取那最为拙劣的硬贪之法,结果轻易便被黄琬察觉破绽,最终被轻松拿捏,落得个下狱论死的凄惨下场。”
将领们听闻,不禁微微点头,他们中不少人都曾听闻鲍鸿之事,此刻经刘辩提及,更觉其中利害。
没办法,比手段,他们别说用和想,就算是听了,都觉得累。
刘辩见众人有所触动,语气愈发深沉:“而那些有学问且精通上计之文人,他们若要贪污,手段则极为隐蔽,犹如那春风化雨,无声无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他们精于算计,善于利用各种制度漏洞与官场规则,行贪污之事时,旁人根本难以觉察,更别说抓住把柄了。
如此一来,若任由地方官与文人集团勾结,肆意妄为,我等武将辛苦征战所得之成果,岂非要被他们鲸吞蚕食?”
刘辩稍作停顿,让众人有时间消化他的话语,而后站起身来,踱步说道:“故而,唯有控制住这些文人集团,让他们在律法的框架内行事。
我等武将方能分得应得之利益,国家之财富方能合理分配,诸位的功劳也才能得到真正的认可与回报。”
然而,这些武将们大多久在军旅,对于政治权谋之事,理解起来确实有些吃力,许多人仍是一脸茫然,眼神中透着困惑。
刘辩见状,无奈地摇了摇头,命侍从取来一根鲜嫩翠绿的黄瓜,此时的黄瓜被称为胡瓜。
他将胡瓜置于案几之上,在众人的注视下,抽出腰间佩剑,手起剑落,干净利落地将胡瓜切为三段。
刘辩指着其中最长的那一段,神色凝重地说道:“诸位且看,若按当下局势发展,这一段占整根胡瓜的八成,将会被文人集团所得。
他们凭借自身在地方治理与官场运作中的优势,将获取绝大部分的利益。”
接着,他又指向稍短的一段:“而这一段,仅占一成,便是我等武官所能分得的。
至于剩下的这一成,才是归天下草民与朕所有。
如此分配,公不公平?”
众将领面面相觑,虽觉此举有些奇特,但仍未完全领会其中深意。
但也有三三两两,最后到了所有人一同点头,道:“不公平,太不公平,某等抛头颅洒热血,家族世代搏杀,为何只得一成。”
刘辩见状,微微一笑,又取来一根胡瓜,再次挥剑切割。
这一次,他将胡瓜均匀地切成三等份,而后说道:“若能推行朕之改革,实现司法与立法独立,对文人集团加以制衡,那么利益分配便可如这根胡瓜一般。
文人集团,尔等我等武官,天下草民与朕,各得其一,公平合理。”
此言一出,犹如一道灵光闪过众将领的脑海,他们顿时恍然大悟。
想起之前文官们那般疯狂地抵触改革,原来竟是为了独占那巨大的利益份额。
众将领们心中涌起一股愤怒与不甘,他们意识到,若不支持皇帝的改革,自己将永远处于劣势,被文官集团所压制。
更何况,这些人,本来大都是刘辩的拥趸。
于是,这些原本还懵懂犹豫的武官们,瞬间坚定了立场,他们齐刷刷地单膝跪地,抱拳高呼:“陛下圣明,臣等愿追随陛下,支持改革,万死不辞!”
那声音响彻殿堂,充满了坚定与决绝。
这标志着刘辩在这场权力博弈中,成功地争取到了一股强大的助力,为后续的改革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阅读三国:兴汉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minixiaoshuo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