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两道的事情,也是上了正轨了。”
懒洋洋的趴在桌上,朱由校手中拿着袁世振八百里加急送入京城的奏本。
“辽东,山东、河北、中都、江苏。”
“山西,四川,云南,贵州。”
“河南,陕西,浙江,湖广,江西,广东,广西,福建。”
口中念叨着天下诸道,朱由校就想哼哼。
累,太累了。
治理国家,即便是他找了俩曾经的封疆大吏来做事,但也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点头才行。
现在朱由校算是理解了为什么万历那么喜欢撂挑子不干了。
“今天还有什么安排?”
耐着性子看完了最后一本奏章,唯独留下了袁世振改革官厂的本子,朱由校转头看向刘时敏问道。
“回皇爷,午睡过后,还要巡视军中。”
“哦,那你让人准备,到时间了来喊我。”
闻言,朱由校将袁世振的奏章往桌子上的砚台下一压,拿起一个小本子,从椅子上抬起屁股就往后堂溜。
逗弄孩子去!
“。。。”
“你无聊不无聊!”
看着吃完饭后,又来逗弄起了儿子的朱由校,徐婉儿最近是真的想揍人。
她已经出了月子期,现在身子骨在恢复之中。
虽然骑马射箭这些剧烈运动是不能做,但揍某人一顿还是能做的。
尤其是看到某人一闲得无聊就逗的儿子哭,她的手就直感觉痒痒的。
“孩子嘛,多逗的哭一哭,没什么坏处的。”
伸手捏了捏儿子精致的小鼻翼,朱由校一点儿都没有悔改的意思。
同时还转头斜着眼睛看向徐婉儿。
“反倒是你,想摸摸朕的啊,能不能别总摸儿子的。”
“。。。”
听到朱由校的话,徐婉儿的俏脸不由的就是一红。
这就是年轻宝妈养孩子,尤其是在皇宫,这个只有皇帝和皇子裤裆带铃铛的地方。
身为皇后,徐婉儿清楚的指导,儿子就是自己将来的保证。
所以,就总忍不住伸手在儿子的宝贝上摸。
“。。。”
听着帝后两人的谈笑,刘时敏的眼珠子不由的往房顶上瞟。
这两口子都是什么毛病啊。
他真的怀疑,即便是有徐府上借来的嬷嬷看护,这两口子也会将孩子给养出毛病来。
逗弄了一刻钟儿子后,将孩子交给奶娘,朱由校搂着徐婉儿睡起了午觉。
不要误会,下午朱由校还要去巡视军中,所以白日宣淫这种事情是不会做的。
他可不想弯着个腰去让军中的汉子们见到他软脚虾的样子。
坐在前往军营的马车上手中翻着袁世振让人送来的一本小册子,朱由校的眉头时而皱起,时而舒展。
这是袁世振在南直隶抄家之时,从一处富商产业中搜出来的东西,上面画着的东西,在南直隶也有实物,全名【大花楼提花织机】。
所谓的楼,是用来形容这台机器大的一个形容词,而不是真的要一个人在楼上一个人在楼下去使用。
提花机的历史,最早能追溯到两汉时期,经过上前年的发展下来,已经有了后世机械化的雏形,由于其纤线较多,适合织面幅更大、花纹更加繁琐的织物。
但同样的,因为整个大花楼织机,由九个模组,上千个零件组成,所以其牵线结构、装配方法、提花操作及以及适合的线料,都要有熟手来进行。
说人话就是,因为结果复杂,所以从提花机的生产到组装以及使用,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
相比于他令人做出来的梳毛机、梳棉机,袁世振给他的册子上画出的这个东西,明显更加的有技术含量。
而且,这东西是木制的,很难大规模的生产。
为什么木制的会难大规模生产?
是钢铁融化后重铸方便好控制精度,还是木料好控制精度。
这玩意儿想要推广,不说用钢料的,最少也要用铸铁的。
摸着自己的下巴,思索了一阵后,朱由校转头看向身边的刘时敏道。
“大伴,你记一下。”
“等袁世振让人护送进京的样机到后,令人将之拆解,用朕交给的办法绘出结构图,再用铸铁打造上一套,试试看能不能改进,尽可能多的使用轴承和齿轮。”
“奴婢明白。”
闻言,刘时敏连忙点头答应了下来。
将册子放在马车上,朱由校掀开窗帘吹起了风。
他现在,要想尽办法提高大明的生产能力,统筹能力,调度能力。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硬抗将来的天灾。
随着马车轮咕噜咕噜的滚动,一行人很快就到了军营之中。
述去岁开边之功,满桂已经从潮河关守备提到了京营之中,带了一营的新兵。
在满桂军营中巡视一圈后,朱由校并没有多留,而是掉头就赶往了石景厂。
“这东西,好用吗?”
伸手指了指只有半人高的矿车,朱由校转头看向前来陪着他的郭真问道。
“回皇爷,很好用,工人都说,有了这矿车后啊,这矿上要使的力气都比以前少了很多。”
非常狗腿子的跟在朱由校的身边,郭真解释道。
“现在不管从矿坑里将矿石送出来,还是冶炼成铁后往外运输,厂中都用这矿车来搞定。”
“就是成本有些高。”
听着郭真的话,朱由校下意识的就皱了皱眉头。
固定轨道运输的方便,不用说他也知道。
但他现在有些头疼的就是,搞铁轨这东西,太特么的废铁了。
后世的钢轨,一般情况下,铁路使用的是五十公斤级和四十五公斤级的普轨。
当然,还有三十五到四十五公斤级的轻轨。
而每米大于六十公斤的,叫重轨。
现在大明的这个轨道,是一百斤每米的普轨。
这个造价成本意味着什么呢?
天启元年,大明全国上下,官方铁产量九百零五万斤。
若是全都用来铺设铁路,也就只能铺个九万米。
也就是。。。九十公里。
即便是他大力提高了石景厂的产量,但光是整个厂区内铺设的这二十里的铁轨,就砸了石景厂半年的产能进去。
而若是使用木轨。。。
秦朝之后华夏就没人再搞轨道运输不是没原因的。
别的不说,汉武帝时期,全国上下的工业产能比秦始皇时期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但也没选择在各地再搞轨道运输。
就是因为若是用木轨,光是那个维护成本,就足够将国家财政给带进沟里去了。
“铁产量,还能再提吗?”
伸手摸了摸自己的下巴,朱由校双手背在身后,一边在石景厂中转悠,一边向身边的郭真问道。
“很难。”
闻言,郭真皱着眉头解释道。
“如今,石景、西山两厂,冶工有五千余人,而无论男女,矿工则已经聚集了有七万之众。”
“臣与崇文县官员商议过,若是再提高产量,光是管理上,朝廷就难以做到。”
“此外,还有衣食住行这些东西,都很难满足。”
“奴婢觉得,光是靠崇文一县,是管不了的。”
负责石景厂的时间也不短了,郭真对于皇帝的性子也是了解。
皇帝注重他们这些太监的做事能力,但你不要硬做。
有问题直接说出来,皇帝不会怪罪。
若是硬做,最终自己能力不足拿不下来,那可是会失了圣眷的。
“没有电熔炉就是麻烦。”
看着一口口高炉烟囱中满出来的黑烟,朱由校的眉头深深的皱着。
这火炼钢,还是比不上电炼钢的产量啊。
讲个笑话,后世总有人说华夏造不了圆珠笔的笔尖钢。
被人说的多了,为了面子,太钢接下这政治任务后,搞起了“技术攻关”。
然后,直接就把全球圆珠笔钢市场价给干骨折了。
实际上,在冶炼之初,太钢就估计这破玩意儿赚不了几个钱,特意挑选了最小的一口电钢炉。
嗯,冶炼量也不大,就六十吨,十二万斤。
对,太钢一炉就抵得上大明天启元年,官铁厂七十五分之一的产量。
而电冶炉这玩意儿,若是使用废料,没有预先加热的情况下,平均一天能出二十三炉。
若是使用加热好的铁水,平均一天能干到二十七炉以上。
也就是说,后世太钢一口六十吨小炉四天的产能,够大明官铁厂干上一年了。
什么叫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这特么就叫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没有配套的生产力,皇帝脑中有再多的想法也属于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你,还有这位知县相公,一起去寻顺天知府董应举商议。”
伸手指了指跟在郭真身边的也不知道叫啥名字的崇文县知县,朱由校吩咐道。
“让他对石景厂的事情进行一个汇总,给朕写个条陈。”
“朕让人做的车,做的如何了?”
“回皇爷,样车已经做好。”
闻言,郭真连忙应了一声后,带着皇帝往厂房而去。
到了地方后,朱由校就见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一辆双轮车。
或者说,炮车。
对,就拿破仑炮上那种,半人高的两轮车。
不要听某些智障言论,觉得什么四轮车比两轮车先进之类的鬼话。
四轮车真要比两轮车先进,那锤遍欧洲的拿破仑炮以及后来的各种仿制,还有牵引火炮,怎么都是两轮的。
华夏的地形就决定了,进入近现代前,我们普遍大规模使用的,已经是最优解了。
当罗马的战车轮还只有四十厘米时,商周就已经肝到了一百四十厘米。
将车轮造大,可比造个破转向器难的多了。
而且,两轮车在地形的适用性上,也不知道要比四轮车强到哪里去。
此外,当年诸葛亮出祁山,路太难走,更是减少轮子,玩独轮车。
现在,朱由校让人造出的这两轮炮车。
勉强说是炮车。
是在进行另外一个尝试——模块化生产。
官方各场生产相同制式的两轮车,军中或者百姓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各类改装。
看着这足足有一人高的板车,还有边上放着的一堆组件,朱由校让一群工匠给他当场进行了一遍组装。
待到众工匠将各类样车都给展示了一遍后,朱由校才有心思问起了成本。
“回皇爷,若是通体铸铁打造,一辆车子需要二两白银。”
手中拿着一个记录用的小本本,郭真给皇帝解释道。
“这两车子,整体上除了这车轮用铁太多,还需要用轴承外,其他的地方都用的是铁包木,花不了几个钱。”
“奴婢已经按照皇爷的吩咐,弄那个。。。哦对,流水线生产。”
“只要皇爷一声令下,现在就能开始制作,一个月最少能做出两千辆出来。”
“如果再将做车的厂子扩大一下,每月做出来的这种车子还能更多。”
“你是个奴婢,是个有本事的奴婢。”
从郭真的手中拿过他自己写的册子,翻看了几眼后,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
“你管着石景厂已经有三年了吧。”
“回皇爷,两年多,还没有三年。”
作为一个诚实的太监,郭真犹豫了一下后,还是校正了皇帝的说法。
“。。。”
斜眼看了眼郭真,朱由校就是一阵无语。
这么不会说话,也难怪电影里会让陆文昭那厮利用之后就给干掉了。
“徐州利国监那边,缺少一个主事太监,你愿不愿意去?”
将手中的册子丢回到郭真的手上,朱由校开口问道。
“这。。。”
闻言,郭真先是犹豫了一下。
在如今的宫中四府中,最上头的肯定就是刘时敏、魏忠贤这些祖宗。
往下就是杨金水、赵吏、王体乾这些外出领着差事的管事太监。
而他郭真,地位比杨金水之流还要低哪一个档次。
现在听说要到外面去,郭真是一时没反应过来。
因为对于太监来说,当然是跟在皇帝的身边最好了。
没等郭真犹豫几下,他身边的刘时敏就伸手捅了下他。
皇帝用商量的语气问你,你还真思索起来了。
“奴婢愿意。”
猛的回过神来,郭真连忙出声应到。
“石景厂这边的厂监,你举荐一个人,安排一下。”
“然后再带几个和你关系好的人,一起去徐州吧。”
注意到了刘时敏的动作,朱由校也没说什么,而是开口吩咐道。
“利国监那边也冶铁,你在京中有经验,去那边给朕将铁厂都管好了。”
“皇爷放心,奴婢一定好好做。”
听到这里,郭真已经知道自己是要外放了,虽然心中不舍,但还是嘴上应到。
“你按照规矩,给他升一升,换块补子吧。”
伸手指了指郭真身前的五品白鹇补子,朱由校转头对刘时敏吩咐道。
“奴婢明白。”
阅读天启皇帝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minixiaoshuo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