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皇帝

《天启皇帝》

第587章 总有人不识好歹

上一页 封面 下一页

“真的有铁矿?还是露天的?”

看着兵部员外郎吴淳夫,尚书黄克瓒的双眼都瞪大了。

“千真万确,那座山的北面土层很厚,我们没有浪费时间去挖,但南面却一直有喀喇沁人挖掘,以寻求荒铁。”

“我们的人往下挖了不到五步,就挖到了大量的铁矿石,据工部的官员说,浮土层下的矿石,品相和石景厂的深层矿有一比。”

“好啊,好啊。”

听到吴淳夫的话,黄克瓒激动的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铁矿,什么时候都不缺。

在后世有句话,重工业,是国家的脊梁。

而钢铁,则是这根脊梁的基础。

每年华夏都花着成堆成堆的票票进口铁矿石,光是2023年一年,就进口了近12亿吨。

虽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但黄克瓒却是知道。

如果有充足的铁料供应,鬼才愿意用青铜来铸造火炮,最终为了省钱,还点出了铁芯铜体的科技。

铁料供应充足,直接造更耐久,更轻便的钢炮他不香么。

ps:同体积情况下,铜比钢要重近一成。

而且,在铸炮之外,兵部还需要铁来造兵器、造甲胄、造各类工具。

对于兵部来说,铁矿石是永远不够用的。

石景厂那边每年出产的铁料,兵部只能分到三成,工部分三成,剩下的四成不知道让皇帝拿去造了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

而如今,一个露天铁矿,还就在京师的脸上,黄克瓒是乐开了花。

这京城的矿山出产配额是不能和皇帝抢,但这新收复的大宁境内的矿山,还是能抢一下的。

虽然最终都是要花兵部的预算去买,但内部价比市场价还是要低上很多的。

而与黄克瓒是一个想法的,还有工部的一众官员。

但如今,他们却面对着一个问题。

工部尚书徐光启不在京城,右侍郎左光斗也不在京城,署事的人是左侍郎王永光。

但王永光日常泡在庆陵,拿着五十万两白银,愁白头发的要给先帝尽快将陵墓修好。

然而,虽说庆陵从地下玄宫定穴营建到合龙门,只用了草草的五个月时间,但地上的建筑却是至今都没有建好。

没办法。

大明以孝治天下,虽然不管皇帝还是王永光这个承修人都在想着偷工减料,但也不能太省。

毕竟,若是爹的陵墓上出事儿了,那皇帝是会被天下所有人都指指点点的。

如今,听说大宁卫境内发现了一个露天铁矿之后,工部上下官员都激动了起来。

既然指望不上王永光出来给他们挑大梁了,那就只能八百里加急南下,看徐光启能不能回来主持大局了。

不然,这工部好不容易在新政中提高了点儿的地位,就又要跌下去了。

“好啊,好啊,又是一场胜仗。”

怀中放着已经三个月的儿子,朱由校仰卧在土炕上,翻看着兵部送上来,关于他们已经想好了要将来大宁产出五成铁料的奏章,不由的撇了撇嘴。

黄克瓒这人,想的就是多,这还没吃到嘴里呢,他就想这要分赃了。

提笔在黄克瓒的奏章上写了个廷议,朱由校反手就将奏章丢回到了奏章堆里。

“都送回去吧。”

“是。”

闻言,刘时敏连忙招呼人,将皇帝已经朱批完了奏章都给带了出去,然后转头看向被扔了一地的那些奏章。

“那这些奏章。”

低头看了眼远处地上一本摊开的奏章,刘时敏转头看向皇帝。

“收起来,朕等会儿再行批复。”

闻言,朱由校不由的撇了撇嘴角。

这些奏章,真的是看的人眼睛疼。

哪怕是他进行了大清洗,但这天下依旧少不了多嘴的人。

更直白的说,永远不缺找茬的人。

被朱由校扔了一地的这些奏本,全都是在说朝廷不能轻启战端。

最常见的说法,就是借着初春不下雪啊、旱灾啊、歉收之类的自然现象,指责朝廷不修仁德,皇帝不知仁义,轻启边衅,致使国家陷入了战争的泥潭。

对于这种奏章,上到皇帝,下到朝廷各部主官,都是非常的烦躁。

但再烦也要送到皇帝的案头上。

大明的程序正义还是不能荒废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比较的“清流”。

从去岁大宁开战以来,出战各军不断往上汇报斩获、俘获。

而总有人,对大军的斩获提出质疑。

理由也很简单,因为战争发生在长城以外,而朝廷却是对此缺少监察,更不知道战争到底打的如何,现在光是斩首,前后就报上来有三千余级。

要知道,大明打蒙古人,上次打出如此之高的斩获数,还是戚继光镇蓟时期。

这些人对战争,全靠拍自己的脑门一把,然后想到怎样是怎样。

如今,京城可没少冒出来关于京营、蓟州军兵阴结虏人,粉饰真伪,掩败绩变为功绩,杀良民充蛮夷的谣言。

对于这种谣言,不管是皇帝还是内阁、六部都很是恼火。

多少年了,多少年了大明没打出来一个胜仗。

现在京营好不容易支棱起来,能收复大宁,让京城将脖子从边患上挪开一半儿(剩下一半是宣府),现在居然有人泼冷水。

对于这种人,朝廷的处置手段也是简单。

既然你怀疑,那就亲自上前线去看看吧。

一纸调令,发蓟镇总督王在晋麾下任事。

正好王在晋那边经营喀喇两河套需要人手,你这不是撞枪口上来了么。

当然,上面的这两种奏章都不算什么。

真正说的上是重量级的,还要属一些个比较“务实”的人。

这些人学会了算账,给这次出兵收复大宁、营州卫的行为,算了笔“总账”。

从京营的招募,到编练、军饷、兵备、民夫等多重角度去分析,去计算,最终也不知道是怎么得出来了一个“七百万两白银”的结论。

用七百万两白银,换一个当年朱棣放弃的大宁卫,这不妥妥的赔本买卖吗?

朝廷本就财用大亏,皇帝的奢靡生活,皇帝为了搞钱,大搞各类宫有制产业,苛责缙绅豪右,南直隶那边的烂摊子,到现在袁世振都没收拾完毕。

这种情况下,朝廷现在拿七百多万两白银打出这么一个烂仗来,某些人就应该致仕!应该砍头!

是的,在这些人眼里这就是烂仗。

从去岁边蛮攻入内地到现在,这都多长时间了,还没结束战争,这不是烂仗是什么。

阅读天启皇帝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minixiaoshuow.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