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国渊、陈实充分了解敌情、制定好初步南征方案后,李素和关羽、张飞就进入了分头筹备的节奏。
张飞带着五千板楯蛮、青羌兵为主的蛮兵,继续驻留在僰道整训,关羽和李素继续去江阳,练兵和整治井盐,为后续的战争借口做准备。
随军出征的副将人选,也是在定下了初步的作战计划后才调整、决定的。因为刘备军中诸将禀赋都不尽相同,需要根据战术安排选合适的人搭配。
关羽这一派的副将人选,常年是甘宁、周泰、徐晃三人,但因为关羽这次走陆路正面诱敌的角色,所以水军将领要分配给张飞,而徐晃又在守汉中。
想来想去,关羽觉得有陷阵营的高顺一起也够了,不用再找副将,还是带个文职的参军算了,反正打南中不需要太多骁勇之士,还是稳一手比较好。最终他给刘备请求,从刘焉麾下的降将里选一个了解情况的本地人、最好稍微知兵一点,刘备当然一口答应,在七月份的时候给他派来了黄权当陆路军的参军。
黄权是之前刘焉那几个文职监军里相对表现最好、在益州之战中经过一些考验的。其余秦宓、郑度等人,当初都被赵云杀得大败亏输,唯有黄权能约束部众保存实力、没在赵云那儿吃多大亏。就靠这点同行衬托,总算是捞到了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刘备派他来之前,好生劝勉了一番,告诉黄权只要跟着关羽立功,回来就可以先封个大县的县令,给他一个一视同仁的机会,不会因为他跟随刘焉到最后而受到派系歧视。
关羽以文官参军,甘宁、周泰就都被派去张飞那儿了,负责确保水路进军时的安全。刘备也跟甘宁、周泰许诺了,只要平定南中过程中表现好,他们回来后至少都能升为都尉,未来再积功几年能到太守、校尉、杂号将军……大饼画得颇有诱惑力。
毕竟这些人在牙门督、别部司马位置上卡了也有一两年了。赵云如今也才是长水校尉、太守,刘备对于授予高级武职还是很谨慎的。
可惜的是,也不知道是不是命里犯冲,周泰、甘宁兴冲冲去助军,结果甘宁刚刚试了几次从僰道到朱提的水路航线,想熟悉一下情况?然后他和几十个水兵就犯了严重的热带病、吐泻不止。
张飞的随军军医对于热带病一开始也没什么好办法?只是根据从垫江-钓鱼城战役时就总结出的防疫经验,把患者都单独隔离居住、确保卫生条件、所有事物饮水煮熟煮透、垃圾全部焚烧深埋不许乱倒污染水源?好歹没让热病流行开来。
甘宁拉了足足五六天?瘦了二三十斤,还是因为他不能再出征的消息传到江阳那儿?被正在整治井盐问题的李素听说了,李素随口一提让他喝煮熟的淡盐水(模仿生理盐水)补充盐分防止身体脱水、再加点研磨到极细的高岭石粉。
高岭石就是蒙脱石?后世家里常备的拉肚子药“思密达”学名就是“蒙脱石散”?但李素也只知道药名,记不住蒙脱石散里其他配料成分,所以只能随口说出一两味主料。
信使回去后把李素这个在后世烂大街的土方子试了一下,甘宁总算是把肠道炎症稍稍消炎扛过去了?但不调养个小半年是恢复不了原先的武力值了?只好错过冬季攻势的立功机会,继续当几年别部司马。
如此一来,张飞这一路就只有副将周泰负责水战、副将王平负责辅佐陆战,必须指望这三人领兵拿下昆明盆地。
……
“唉,甘宁这家伙是不是命里跟蛮夷犯冲?遇到沙摩柯也拉肚子虚弱不堪,被一箭爆头。现在要打景毅和孟尝?果然又是害了热病,看来命里不该有的不能强求。”
李素看了张飞给的回信?感谢他的土方子帮甘宁缓过命来,还在信里赞李素真是什么都懂一点?连军医拿不准的热病吐泻都能缓解。
看完之后?李素的内心便是如此感慨的。
不过?他很快就把信丢在了一边,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不用担心。就算少了一个甘宁,剩下三人带兵碾压景毅也足够了。
李素自己,最近需要重点琢磨的,是如何在江阳县提高井盐的产量,为后续的贸易战拉拢南蛮提供物质基础。
来之前,李素也大致知道,历史上后来在诸葛亮治蜀期间,井盐的产量也翻了不少,就算没有增产一倍,估计也有七八成了。但诸葛亮未必亲自知道改良井盐开采的技术,说到底还是要用人得当。
所以李素来治盐,也要分两步走:一方面他比汉朝人多那么多物理化学常识,另一方面他也得“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所以就选择了招贤纳士,张榜重赏求懂得盐务技术的专业人才,破格授予官职。
这样他自己才能省事,只要稍微点拨点拨,细节可以让他们自己搞,最多再派个财务性的副职官员监督审计。
或许有人会奇怪,李素怎么会对井盐开采也略懂呢?他不是文科生吗?
这就涉及到他前世的人设了,谁让他是一个容易被贩卖焦虑的中产阶级精英白领呢,后世2010年代,这种人是最容易不由自主“终生学习”缓解焦虑的。
上下班路上不管是自己开车还是坐地铁,都要开一些诸如“喜马拉雅”的app听听《晓说》、《矮大紧指北》等增长见闻的脱口秀。或者被贩卖焦虑更严重的就下载“得到”每天听电子书解读。
他上辈子就是有一次开车上班路上,在“得到”里听了一本叫《自贡商人》的电子书,讲的是井盐的发展,着重讲明清时川盐的产能扩大、最后实现“川盐济楚”。当初李素是当历史故事听的,没想到里面一些粗略的思路现在就能直接拿来用。
他知道,井盐的增产,无非就是两个方向:第一就是选址选更好的井,而且要深挖,挖得越深出水产量越多、而且卤水越黑含盐量越高。
在“选最好的位置深挖”和“选差不多凑合的位置挖一堆井”这两条技术路线里,绝对是前者更赚。
除了挖井打卤,第二个提高产量的环节就是煮盐了。四川湿气重,晒盐是不可能的,只能煮,而煮盐要连续生产、扩大产能,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盐井打出来的天然气直接当燃料——这一点,似乎在东汉也是有人会的,但不知道为何不普及,这就要李素实地考察了。
而且有天然气伴生的井,周边其他易溶性矿物盐也比较丰富,打出来的卤水也能黑含盐量更高,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只要大方向不错,后续可以慢慢来。
……
可惜,在抵达江阳后的第五天,李素在考察了江阳县周边比较近的现有盐井之后,发现并没有找到伴生天然气的优质井。
同时,这些井的卤水也都比较清澈,差的直接就是近似透明的,好一点的也只是有些白浊,根本没有浓得发黑的好卤。
李素也知道,后世井盐最有名的城市就是自贡——毕竟他前世听的那本电子书书名就叫《自贡商人》,书里也说了自贡这个地名的诞生,就是因为那儿有两口最高产、最有名的盐井分别叫自流井和贡井,把这两口井的首字并称才有了城市。
而东汉的时候还没有自贡这个县,自流井应该是唐宋的时候才发现的,贡井历史更早一些,但估计就算现在有开挖,也还没被命名为“贡井”。自贡这个地方,如今应该是在江阳县和汉安县之间、沿着雒水的某个江边小村镇。
毕竟自流井这地方,听名字应该就是在河边坚硬地床的低处、因为地质承压才会自己喷水,所以要找的话还是沿着雒水,找山岩又硬又低的地方,机会比较大(油田开采的自喷井也是这个原理,就是附近地质很硬,但其实含液层液面很低,旁边的地下液面都比这儿高,一旦把石头打穿油就喷出来了)。
想明白这一点后,李素就表示要下乡,让犍为太守陈实亲自准备。
陈实在李素面前丝毫不敢违逆,立刻准备了很多从人、工匠、向导、船只干粮,还拍马屁地表示:“都督真是不辞辛劳,居然亲自下乡野之地视察盐务、走访勘测,实乃我辈楷模。征西将军有都督辅佐,何愁大业不成。”
李素也不跟他客气,带着工匠、向导,就开船溯流而上,沿着雒水慢慢找。他的思路就是两条,首先是问当地人,有没有凿出过有气体可以火烧的井,第二就是找有没有地质特别硬、地势又低的地方。
花了四五天时间、每天走访调研周边数十里的村镇,沿着江阳县往上走了直线距离足足有一百多里、水路曲折起码一百五十里路之后,李素终于问到了本地人有发现带“火烧气”得井。
“走,立刻去带火气的井看看。”李素大喜过望,暗忖莫非这就是萌芽期的“贡井”了么?
阅读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minixiaoshuow.com)